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发布时间:2020/9/19 10:04:08 作者:王德平 浏览量:1739次
2020年6月7日是第二个“世界食品安全日”,主题是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在2020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来临之际,重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1],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于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非常重要。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 保持清洁;
? 生熟分开;
? 做熟;
?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1.手部卫生
以下情况均需及时洗手: 加工、制备食物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饭前便后。洗手时要使用流动安全的水,然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手。
2.餐具和厨具保持清洁
餐具和厨具,应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3.厨房环境要清洁
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避免各类害虫、鼠、宠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1.购买、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购物时,将生的肉、禽和海产品与其他食物分开;加工、储存食品时,应使用两套器皿、刀具、砧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以避免混用导致交互污染;及时清洗加工、存放过生肉、海产、禽的刀具、案板、容器。
2.存储生熟食物要分开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1.烹调要煮熟、烧透
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煮肉和禽类食物时,确保汁水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最好使用温度计。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2.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安全的温度下,即5℃以下或60℃以上,可减缓绝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使其停止生长;而5℃与60℃之间,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1.室温不安全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冷藏存放(5℃以下);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温放置时间越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就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物出锅后应立即食用。
2.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这样易导致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3.定期清理冰箱
虽然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但冰箱不是保险箱,而且有些嗜冷菌可在冷藏的温度下繁殖,因此无论是冷藏、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最佳食用价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最好也不要超过3个月。先买先吃,时间过长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1.使用安全的水
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疾病等。
2.使用安全的食品
选择新鲜卫生的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适当清洗、削皮以降低风险。不食用腐败变质、超保质期、感官异常的食品。不食用野生动物。饮用水要符合卫生要求。
愿大家从自身做起,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做到“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好习惯,
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