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杨磊老师的《锦瑟》
发布时间:2023/4/12 18:11:52 作者:蒋根花 浏览量:496次
评杨磊老师的《锦瑟》
蒋根花 2023.4.12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很荣幸能在这样的场合评杨主任的课。这节课: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对上课是充满期待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肯动脑筋。学习活动由初读诗歌理解内容,到积极探讨诗歌的各种美和悲,再到最后竟然能改编诗歌!可以说,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学生课堂上积极互动,积极探究典故,敢于表达,尝试创作。完成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由进入学习状态到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因此,从学生的学这一角度来看,这是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抓住诗歌鉴赏的学习要求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情境导入不仅有趣,更切题,情境发生是真实的,情境导入是有效的。情境中“悲”和“美”这两个词,既是撬动整节课的支点,又是整节课的鉴赏重点,同时还是鉴赏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点。教师抓住悲和美这两个字,设计得巧妙而有匠心,此处足以窥见教师的功力。
李商隐的诗歌晦涩迷离,难以索解,关于《锦瑟》的主题解读有很多种。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从典故入手探究,可操作性强,探究指向非常明确,因而学生的活动效果显著,每一步活动都有生成,且不断生成。此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师引导学生读诗,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中认识、鉴赏了诗歌的美与悲,体悟到诗人美梦消逝之悲,仕途不顺之悲,抱负成空之悲。体悟到诗歌结构回环之美,情感表达之美等各种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如探究典故,在对典故内容和使用意图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从整节课效果来看,由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深度学习,课堂氛围既严肃又活波。学生有时读,有时说,有时想,有时写,思维始终是活跃的。本节课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关于诗歌鉴赏的要求:通过对《锦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都获得发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总之,杨主任的这节“活力”课堂展示课,为我们临江高中的语文同仁,做出了高标准的示范!谢谢!
上一篇:《红色革命小说的叙事艺术》点评
下一篇:诗画同理 课堂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