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节]临江高级中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2/5/4 11:21:16 作者:无 浏览量:1165次
为进一步浓厚校园阅读文化,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和教师的人文素养,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以及区《关于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的通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阅读文化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以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阅读文化为宗旨,通过拓展阅读内容,创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广大的教师阅读热情,帮助广大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夯实底蕴,提高职业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广大教师用独具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熏陶涵养学生,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感召、感染学生,努力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坚。“阅读文化节”活动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倡导经典阅读、自主阅读,积极建构富有内涵和品质的学校阅读文化。
二、活动主题
养成读书习惯,收获魅力人生
三、组织领导
组 长:王安东
成 员: 顾绪平、王劲松、刘生忠、李先进、纪世龙、秦葆、吴明亮、王俊
四、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好书推荐阶段(2012年4月至5月)
(1)4月下旬,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公布《2012临江高中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方案》,对读书节活动进行具体布置。并由校图书馆提供推荐书目初稿,交工会审议后,向全校教师公示。
(2)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选定读书书目,填写教师读书登记表交给教研组长。(教师可以在推荐书目中选择,也可自行选择,数量不限)
(3)5月底之前,将读书登记表汇总后,由教研组长统一交工会。
第二阶段:读书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中旬)
全校老师根据自己选定的书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努力做到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校本、自我反思。从6月份开始,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上传自己博客(学校技术室负责统计),每个教研组组长选取至少一篇,每周上传工会读书感悟一篇(字数在1500字左右,邮箱eye511@163.com),择优在我校网站或教育局“读书文化节”专栏刊载。结合学校“临江论坛”,请获刊载的老师在论坛进行讲座,与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的喜悦。
第三阶段:读书笔记撰写阶段(2012年7月中旬至2012年9月)
结合暑假长假,根据假期读书安排,全校教师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内有文章摘录,学习体会等),下学期开学之初(9月)每位教师上交读后感至少1篇。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橱窗展示,每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
第四阶段:交流评比(2012年10月-12月)
(1)2012年10月、11月,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读书笔记进行沙龙、演讲等活动,按照50%比例评选出“备课组优秀读书笔记”,将结果和文稿交工会。
(2)2012年12月,由学校教科室组织评比,按照30%比例评选学校获奖读书笔记。并根据完成质量评选“学习型备课组”、“学习型教研组”和“读书先进个人”。
(3)期末集中培训时间,对读书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认识,针对我校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备和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二)精心实施,确保实效
集思广益,拓展渠道、拓宽思路,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创新工作途径,通过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形成我校特色。
(三)加强宣传,认真总结
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板报、校会等,进行广泛的宣传,积极营造阅读氛围。认真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使广大教师要在阅读节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阅读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012年4月5日
附录:教师读书推荐书目
书 名 |
作 者 |
出 版 社 |
班会艺术尝试录 |
蒋自立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 |
维果茨基,龚浩然、黄秀兰译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班主任的100个怎么办 |
杨连山 著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 |
张万祥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备课新思维 |
吴永军主编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
陈龙安(台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教师科学素养读本 |
姚文忠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教师人文读本 |
张民生、于漪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 |
[美] 哈蒙德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
教育部师范司编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
杨九俊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 |
李兴良、马爱玲主编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
杨九俊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
(美)莱斯利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课堂管理技巧 |
(美)截维著,李彦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课堂教学新视野 |
徐建成 |
南京师大出版社 |
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 |
代蕊华 |
北京师大出版社 |
老师专业发展评价 |
(美)古斯基;方乐等译 |
|
培养反思力 |
(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
陈文博著 |
开明出版社 |
儒家人文教育的审思 |
朱汉民 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
[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 祖晶 主编 |
科学出版社出版 |
素质教育评价初探 |
刘先捍著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
(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禇保堂译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推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
陈旭远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
彭歌、陈敬著 |
花城出版社 |
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 |
朱新平 赵立东著 |
漓江出版社 |
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 |
杨九俊 主编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
杨九俊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新课程理念的探索实践 |
潘小明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
丁朝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新课程学习方式 |
吴永军 |
南京师大出版社 |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
徐世贵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 |
黄光扬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
吴效锋 |
沈阳出版社 |
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
徐世贵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 |
蒋碧艳 梁红京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
郭元祥 |
新华出版社 |
成为反思型教师 |
(美)Stephen D.Brookfield 著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教师反思的方法 |
吕洪波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教师科研有问必答 |
徐建敏等主编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 |
金保华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 |
刘畅著 |
海潮出版社 |
校本教学研究 |
刘良华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校本行动研究 |
刘良华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新课程课堂行为的变化 |
傅道春著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
陈旭远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孙杰远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
梁志顺 |
气象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