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交流】刘善富心得
发布时间:2013/2/27 0:00:00 作者:蔡崇冰 浏览量:1034次
中学生挫折类型及应对能力培养的探讨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高二(15)班班主任 刘善富
摘要
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制度,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当今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会使中学生面临种种挫折,甚至会让他们不堪重负。基于此,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挫折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组织辩论赛,从学习压力大,学习适应困难;学习动机强,期望值高,目标高于自己的能力,产生挫败感;学习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甚至目标不明确;高考失利也会让当事人产生挫败感;人际关系紧张,不能正确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公平感受挫;情感方面的挫折等8个方面进行辩论,以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培养学生对挫折承受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挫折 应对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况且大多都是90后的孩子,许多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长代劳,再加上学习压力,学业负担重,家长和学校也把成绩看做是评价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相当一部分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雨,当困难出现,挫折来临时,不能正确处理,甚至不知所措,因此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严重者自暴自弃,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遗憾!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中学生心理特点,目前中学生挫折类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让他们能够应对挫折,把挫折当成发展人生的一种契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资料来源:
所有被试均为高二年级学生,年龄17岁—19岁,男:76 人 女 20 人 ,全部为住校生, 问卷为作者自行设计,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根据挫折不同类型,借主题班会时间,以培养学生挫折应对能力为主题,采取挫折教育辩论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对学生进行挫折应对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从问卷结果分析,中学生挫折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学习压力大,学习适应困难:有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习惯不好,出现成绩不理想,有时付出努力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特别是为了高考,或者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建议,选择了不得不学的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没有动力,没有计划,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产生气馁情绪,自我否定,甚至会一蹶不振。
2. 学习动机强,期望值高,目标高于自己的能力,产生挫败感,如有一位同学告诉我“最近比较苦恼,究其原因,他说原来每次都考前三名,这次考17名”,这个同学的挫败感在于他自己的错误认知,我总应该优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学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虽然很努力,但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人在中等唤起水平(动机水平)状态下表现最好;唤起水平和行为效率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描述①,也就是说动机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会达到好的效果。
3.学习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鹜远,雷声大,雨点小,甚至目标不明确,目标缺乏操作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做又是为了什么,一旦失败,就会产生挫败感,同时,又不能对失败原因进行正确归因,从此一蹶不振。树立目标永远都是最重要的,目标像灯塔,像路标,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同时目标有是行动的起跑点,重视眼前任务,扎扎实实,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有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否则就会朝秦暮楚,一旦目标明确,就应该没有任何借口,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相信天上决不会掉馅饼,更没有什么救世主。
4.高考失利也会让当事人产生挫败感,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目标,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讲,都希望金榜题名,可是人生就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人虽然努力,但还是名落孙山,作为学生本人还是家长都是一次打击,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有人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应激现象,不管当事人还是支持系统,都要正确对待高考,只要努力,还有机会,失败乃成功之母,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争取为今后人生减少遗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际关系紧张,不能正确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自负,不能和他人换位思考,不能宽容别人,总是把别人的缺点无限放大,不能看到别人进步,甚至讽刺挖苦,嫉妒,充满敌意,遇到事情,总是缺乏理性,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回感到孤独、自卑、没有朋友,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伤害。甚至会一失足酿成千古恨,如最近的几起校园群殴事件,更有甚者,马家爵事件。
6.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对于老师的批评,不能从自身找原因,特别是一贯被表扬的学生,对待批评经常是持消极态度,感到委屈,不能和老师主动沟通。另一类型是后进生对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认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也失去了批评的真正意义,部分学生会破罐破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就事论事,并给他们提供辩解的机会,批评的同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减少指责,以免事与愿违。
7.希望班主任能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有时在选三好学生,班级干部时,学生希望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旦操作不慎,显失公平,就会给班级和谐埋下隐患,同时老师应作好解释工作,肯定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尽可能多的同学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尽量减少他们的挫败感,激发每个同学的潜能。
8.情感方面的挫折;有人把青春期比作大动荡期,霍尔把青春期比做急风骤雨期。青春期的心理活动有它固有的特点,生理成熟,心理半成熟状态,对性的好奇和朦胧状态,对异性好奇,在加上部分家庭爱的缺失,所以部分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失恋是常有的事情,一旦失恋,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迷失自我,痛苦不堪,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出现报复心理,更有甚者会就这种想法付诸行动,因此发生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进行性教育,当他们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于心理支持。
根据问卷结果,围绕挫折应对能力教育的主题,学生可以自己组织辩论材料,老师给予指导:以精彩案例为切入点,使每位学生都能够面对挫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谱写他们更精彩的人生。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需要无法满足、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在挫折面前,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1. 评估挫折情境.认真分析引起学习适应困难的原因。确定引起挫折的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客观原因如高考制度不是某个人能改变,或者是个人基础差;客观原因通常是指个人意志和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如学生不能决定自己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能左右教师考试考什么内容等。客观因素可能引发心理挫折,但不是心理挫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而主观原因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差不好,要知道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主要靠学习得法,而不是学习时间长,高效的学习往往是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学习的而质量更依赖于有效的学习策略。减轻学习压力,减轻因此带来的挫折感,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兴趣问题实际是一个态度问题,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取安静,光线充足,排除一切干扰的;采用分散学习法;联想记忆;在学习时间计划上宽打窄用,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要对自己有合适的期望值,标准越高,达到目标越难,最后会养成好高骛远的习惯。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规定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并把规定的学习时间视为一项严肃的承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还要掌握时间运用的质量,不缺课,整理好笔记,读书要读懂读透,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减轻挫折感。
2. 确定明确可行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目标有时间性,可以为学期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甚至几个小时的目标,况且要切实可行,过低不便于发挥自己的潜能,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如果失败了,要好好反思一下,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你从每学期的第一天就有计划的不断努力,将极大减轻最后的“不堪重负”的痛苦和压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减轻挫折,一旦挫折产生,要客观的分析原因,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把挫折当成契机,当成一次磨练自我的机会。把失败作为一种财富,常言到:吃一堑,长一智。自我估计不当,抱负水平过高,也是产生挫折的一个原因之一,为此同学们要减少挫败感,必须有自知之明,对自我有所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有缺点,长处及薄弱环节。
3. 制定目标一定要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可评估性,确定目标要你注意谨慎和果断,果断而不盲目,稳重而不犹豫,不要雷声大雨点小,一旦确定目标,必须制定严密计划,踏踏实实付诸行动,目标不仅是你努力的方向,还是你对自我价值的衡量尺度,在学习历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弛张有致,切实可行。这样才能减少挫折的发生。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只要把困难想的多一点,心里就会轻松点。
4.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制度,虽然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成才的必经之道,或者说是成功的敲门砖,知识改变命运,既然是以考试形式选拔人才,那么一定是有金榜题名就有名落孙山,那么作为参考学生一定要调整心态,克服考试焦虑,既一种高度唤起和过度担心的状态,这种担心和唤起的作用会让人心烦意乱,思绪纷杂因而分散考试的注意力,因为唤起与效率呈倒U形曲线。还要掌握减少考试焦虑的技巧:充分复习,应对考试焦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考前努力搞好复习;调整呼吸,掌握放松技巧,考前演练,模拟考试场景,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然后采取因对措施,积累考试经验和考场发挥能力;改变认识,考试焦虑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改变自我破坏的思维方式,提高自信,把考试中遇到的可能困难列一清单,逐一解决,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减轻考试焦虑是考试成功的方法之一,掌握考试中的技巧,能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能够事半功倍,也是减少考试挫折的有效措施。假如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没能如愿,也要寻找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坦然面对挫折,对自己有个重新评估,从哪里跌倒就把哪里作为起点,把失败作为契机,抓住机遇,为下一届高考做好充分准备,相信明年你还是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 人际关系紧张也是困扰高中生的常见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制度,孩子在家中都像红太阳一样,孩子无形中养成医自我为中心,不能和别人换位思考,更不能去宽容别人,再加上孩子正处于青春反抗起,青春期躁动,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甚至很感性。如马加爵事件:大学生马加爵由于打扑克与室友屡屡发生冲突引发杀人事件,正定七中的的校园围殴事件等。专家分析马的心理特点:外表朴实内心自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易激怒易冲动、不善与人交往、缺乏应对挫折的方法,缺乏公平感和安全感、敌对攻击倾向。群殴事件也说明对待挫折时,不能够正确应对、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由此看来人际关系已经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了。我们针对上述两个事件讨论人际关系紧张的应对措施,可以预设一个场景:假如一个同学正在说你们几个人的坏话,被你们知道了,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办:甲说“质问她,为什么无中生有”,乙说:“劝说,不要这样,这样对班级对自己都没有好处”,丙说“提出警告,下次如果这样会自食其果”,丁说:“教训她一下,看她下次还敢说”。戊说:“提醒她,和她沟通,不要这样,这样会伤害大家,并且还把她作为好朋友”。同样的一件事,几种处理方法,无疑是最后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可以避免一种冲突的发生。正定七中的女生群殴事件改变了几个女生的命运。如何提高中学生交往能力:树立交往的自信;尊重对方,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倾听和自我表露;克服自我为中心,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不能锦上添花,一定要雪中送炭,克服自私心理,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对他人多一句赞美,多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更不要把别人的缺点无限放大,克服光环效应和刻板效应,一好百好,学会宽容。总之通过鲜活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应对措施,让学生都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当问题出现时就会有比较好的处理措施了。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的大海中去的。”所以中学生也应该学会正确的人际沟通技巧,这样才能为今后的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6. 案例:某校的一位女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再加上同学的七嘴八舌,该生离校回家,刚好家长不在家,该女生从自家7楼跳下丧生。该生的做法显然不可取,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女生走向绝路呢,表面上看老师批评是诱因,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该生没有对老师的批评正确归因,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挫折,而以消极的方式因对挫折,无论如何我们都为这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以这个事例让学生讨论,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有人说老师批评太严厉,也有人说老师不应该当面批评,但不管怎么说老师的批评都是为学生好,最起码出发点是好的。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扬声,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一个人做错了,还得到表扬,那我觉得这个表扬比批评还难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老师的批评,应该正确归因,自己要反思一下,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如果错误属实要虚心接受,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学会和老师沟通,对待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另外,要以正确的态度 对待批评,把批评作为一次锻炼自我的契机,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通过这样讨论,同学们知道如何应对批评,甚至把批评视为良药苦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如果在学校连老师的批评都受不了,怎么能在复杂的社会里生存呢!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要扼杀他们探索求知的天性,多使用拇指教育,避免过多的使用食指教育,发挥他们的潜能。特别对鲜花和掌声中成长的孩子,适当让他们经历挫折,更会让他们的人生更完美。
7. 案例:某同学一直以来都是班级干部,但这次经过公推公选,落选了,该同学觉得非常委屈,从此,他恨入选的班干,况且有时集体活动也不参加,即使参加也很勉强。后来老师找到该生谈话,分析原因,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该同学有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还乐于助人 ,下一个学期,又被同学选做班干了。针对此案例,让同学们展开辩论:该同学开始做法显然是欠妥的,首先,他没有对自己失败的原因正确归因,也没有正式自己的缺点,落选了。说明某些方面工作做的不到位,比如整体意识,或者是在工作主动性欠缺,或者是人际关系上存在问题,对于挫折,这位同学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消极的;在老师的干预下,该生能够客观对待自己的挫折,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最终又走向成功。最后让同学们知道,在挫折面前一切消极的而应对措施都是无效的,而只有采取积极思维方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成绩如何,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积极提供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引导他们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免疫力。
8. 案例;某学生因为早恋,无心学习,成绩由班级的前几名落到后几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进生,班主老师和家长沟通,家长强行制止,该生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预而改变,欲罢不能,甚至逃课,最后因为性格不和,被男友拒绝,随后掉进万丈深渊,情绪一落千丈,焦虑,失眠,甚至想到要报复对方。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后,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从此远离早恋,最后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该同学能够迷途知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针对: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情感失利的挫折该如何面对呢?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针对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展开辩论:先说说男女交往的好处,然后再说说如何相处。同学们说男女相处有利于优缺点互补,男生豪爽,女生心细;男女生一起学习可以相互激励。但男女生交往要注意距离,因为男女有别,在交往过程中要注意大方,不要做作,要注意衣着,不要穿着暴露。另外要注意避免男女生单独来往。由于青春期的学生,生理上已经渐趋成熟,心理上处于断乳期,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对此,不管家长和老师都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讽刺挖苦,对此理解而不支持。更不要粗暴干涉,这样会适得其反,对于早恋可疏而不可堵。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讲目前最主要任务是学习,况且不具备恋爱的条件:首先,心理上没有成熟,不能承担婚姻中的责任和义务;其次,经济上不能独立,曾经有位中学生恋爱,为了给恋人买生日礼物,不惜铤而走险,最后因偷盗被判刑;再次,中学生眼中的恋人不是成人眼中的恋人,他们理解的恋人,就像色盲眼的人辨别颜色,此绿色非彼绿色,此红色也非彼红色。没成熟的苹果树结出的苹果是苦涩的。所以同学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远离早恋,远离情感困扰。珍惜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讨论
耐挫能力培养是培养受教育者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能力,也就是培养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应对挫折的过程就是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每一次尝试,都是知识和阅历增长的过程,都是个人成长的过程。吃一堑,长一智。挫折是人生的炼金石,挫折往往是一个好的开始,有人在挫折中成长,有人在挫折中跌倒,其中差距就在于如何面对挫折,站起来会成为更完美的自己,赖在地上自怨自艾注定要继续哭泣。
是的,人生有太多的烦恼,当那些烦恼困惑来临的时候,有人选择了勇敢坚强的面对,然而有人却选择了极端的逃避。自杀变成了无奈甚至是最为可悲的选择!我们从亚伯拉罕.林肯的人生经历中或许能得到启示: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从1810至1860年50年时间内,经历过18次失败,但他没有在挫折面前止步,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终于他于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张海迪:中国残联主席,5岁时因脊髓血管瘤手术,从此高位截瘫,她身残志不残,没有被困难吓到,自学中医针灸,义务为百姓针灸一万余次,然后有专心写作,成为一名作家,为我们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她坚持“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尤其是在春风得意时,一般很难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惟有当他遇到挫折后,才会反省自身,弄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理想、需要同现实的距离,这就为其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经历挫折、忍受挫折是人生修养的一门必修课程。
俗话说:“穷则思变,”,说的是当人们遇到挫折时 才会想办法怎么去改变现状。孟子也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没有什么事做不成功的。德国著名教育专家 舒马赫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虽然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但长期的挫折情景下会让人产生压力,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可见挫折是双刃剑,因此我们在教学与过程中应该给与正确引导,制定合适的目标;合适的抱负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减少或杜绝早恋现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老师以身作则,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作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他们一同面对,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最后让我们用易卜生的话结束本文吧:“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 (【美】Dennis Coon著 郑钢等译,《心理学导论》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3月第一版,468)
作者简介:
刘善富: 临江高级中学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0年起担任化学教学,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