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纵横>>人格教育>>文章内容
《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合作型人格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3/26 13:53:36 作者:10017 浏览量:1004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对各界名人的广泛调查研究后发现,个人的事业成功,15%是由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是靠他们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因而有人说“人格即命运”。人格是左右一个人行动的外显和内隐的因素,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其认知模式、情感特征、态度倾向、行为方式和习惯就怎样,健全人格的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等,这些要素完整统一,一个人才能很好的在社会立足,为社会作贡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状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而其中不乏暴力、黄色等有害内容,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而目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单亲家庭比例增加,留守儿童增多,所有这些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困难。国家“八五”攻关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也曾在对东北地区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的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地处南京市城郊集合区,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但由于外来打工人员偏多,造成该地成为文化素质偏低、社会环境复杂的地区。每年当地的优秀学生大部分选择了当地的重点高中以及周边较好的学校,而我校每年录取的新生中几乎见不到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大部分是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不思进取,没有积极性,自觉性差,纪律散漫,特别是部分男学生,上课伏桌睡觉,抽烟,夜不归宿到网吧上网,甚至发生打架斗殴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到校没几天,就因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而自动退学、辍学,流落社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子。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和家庭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治、自强以及乐观、豁达、进取、坚强、果敢等品质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决定成立专项课题组,选取《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合作型人格教育研究》为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型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本课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本依据,“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一般应包括人格发育、知识发现和技能发展几个方面,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应该是人格发育。只要有了健康发育的完美人格,学生在知识发现和技能发展上就能大有作为。人格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一般来说,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等都可能达成人格发育效果,但这些教育历来是“外施性”的,其效果素来不尽如人意。而我们知道,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习的“内求性”,当学生把人格从善的信息反映为自己内在的兴趣点和求诉目标时,其学习活动必然是有效的和发展性的。

(二)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结果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德国学者舒里安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许多人来说,青少年首先是给成年人制造麻烦,成为社会负担的一个群体,在成年人看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各种摩擦,乖性爆发出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莽撞父母和老师,甚至进行抗议,有时起来反抗大人给他们定下的种种限制,大人的要求,期望于是落空,孩子的过分举动,越出雷池行为则愈发变得频繁。中学生的“危机”显然被看作起来反抗的行为或受压抑的情绪,被看作由于寻求同一性而产生的危机,或者被看作因摆脱父母而产生的危机。在中学生时期正常变得不正常,连续变为断续,稳定转为不稳定,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需要平衡他们的焦躁与惶恐,中学生渴望出头露面,张扬自己,常常出现越轨,迷向和偏离行为,中学生由于自控水平差,辨别能力低,为了寻求刺激甚至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便会无端动武,大喊大叫,喧哗聒噪,损坏公物,打架斗殴,情绪失控。有时又会因一点挫折而心灰意懒,冷漠以至破罐子破摔,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让人捉摸不透,迷惑不己。

著名心理学家彪勒根据心理发展的倾向,把青春期分为两个时期,青春初期,也叫思春期,还有青春后期,他认为,青春初期的心理倾向特点主要是否定,这种否定的倾向,表现为不愉快、烦躁不安、反抗、执拗、粗暴、见异思迁、懒惰等。中学生的这一时期,感受性显著提高,常常容易兴奋,兴趣较远转移意志易动摇,对什么都怀疑,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意想反抗,唱反调,意有一种胡闹的欲望,所以,这一时期又称否定期,或者反抗期,随之中学生日趋成熟,这种否定情绪会逐渐被肯定情绪所替代,他们会变得渐渐稳定、自信、有所节制。

中国学者沙莲香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心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如记忆,判断,推理及学业成绩)并不与身体的发展相等,因为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

三、课题界定:

高中生人格”的界说应该首先从“人格”着眼,“人格”的辞典意义有三项,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作为人应具有的品德、尊严、体面等;三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则是一个最重要最复杂的概念。“人格”一词“personality”,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所戴的各种面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义为“人格”。人格的界说很多样、很复杂,我国心理学界大致将人格概念界定为“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总和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显然,它包含着两个部分,一是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二是动态性的人际过程,即发生在人的内心,影响其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那些情绪过程、动机过程和认知过程。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方面。我们的研究所指向的,主要是“人格”的心理学意义和辞典意义第一项的综合。 “高中生人格”当然是指承载在高中生这个人群身上的人格内涵。高中生是一个处于未成年与成年交接部的特定人群,习惯上未脱幼稚而意识上又趋向成熟,是他们较小学与初中生更为复杂的心理内在。因此,“高中生人格”问题应该是一个定位在从幼稚到成熟过度时期的学生心理学问题。

人格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活动,活动力求把社会的思想观点、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价值观念通过活动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认识、公民意识和道德品质。

“家校合作”目前尚未有一个涵义固定的概念,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

我国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在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时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观点,慢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通过开展人格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探索解决目前德育中 “假、大、空”现象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让学生在社会活动、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不断确立自我意识和规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为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四、研究目标:

(一)理论目标:全面探讨高中学生人格工程中的教育学理念,办学方略理念,教师主导理念和学生主体理念。

(二)实践目标:着重从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力高强四个方面,探索高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践内容和有效途径,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

 (三)应用推广目标:构建行之有效的校园人格教育实践图景;创新具有普遍操作意义的人格培养策略;创设为中学生自觉接受而又充满时代气息与内涵的校园活动载体;让学生在校园育人活动中获取人格成长的经验。

总之,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格教育有效实践,让学生健全人格,净化心灵,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自主能力及合作精神。在总结、整合、提升专题育人活动的成功经验时,进一步发挥人格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探究一条适应“新课改”的人格教育之路。

五、研究的内容:

(一)我们将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基础,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托,通过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进而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途径及其对策,以便为更多类似学校的人格教育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探讨高中阶段如何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品德高尚、能力高强的家校合作教育途径,培养优秀的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实现人格的健全和超越。

(三)以家校共建活动为载体,养成教育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开设心理卫生课程、进行心理咨询或健康人格讲座等形式,尤其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切体验,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和场所。

(四)把健康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将健康人格教育渗透于日常的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当中,这也正是我们课题设计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融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比如让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健康人格教育素材,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任务来融汇健康人格的内容;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及健康人格教育的专题培训,引导班主任从心理学角度,深层次剖析学生行为,而不是机械地运用情绪的、经验式的教育方式开展日常的教育工作。

(五)构建健康人格教育网络,优化教育环境。我们学校将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高中学生的人格健康的状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纷繁的社会背景,又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有学校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等等,各种因素之间既犬牙相接又交互作用。因此,学生要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这不仅仅是我们学校的任务,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学校教育还应与家庭及社会教育相配合。为此,我们要通过办好一个家长学校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孩子,以便共同协助我们学校进行行之有效的健康人格教育。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将联系相关的社会机构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氛围和环境,以促使我们学校健康人格教育的稳步、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3月底)

1.选定研究目标,确立课题,确立课题研究中的对象;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

1.认真做好材料收集工作,特别是课题的子课题的材料梳理,理论整合等工作;

2.围绕课题中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3.分步骤进行材料的整理,收集,最终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4月)

1.整理课题的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召开现场会;

3.专家听取课题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4.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分析、研究与本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各种理论和事实加以整理、归纳、演绎,探求论题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实验中,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了解学生自主管理校园环境与自身良好品德形成关系的情况,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事实依据。

3.活动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对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条件下言语、行为的客观表现来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加以归纳,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或滚动实施,加以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为市、区两级教科研基地学校,本课题组人员曾在十五期间参加过省、市规划课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主持了十一五省教科院重点资助课题《普通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创新研究》和市规划办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实行以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常年工作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一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丰硕,参与课题成员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其中两人获教育硕士学位,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课题负责人刘生忠校长助理拥有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拥有丰富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

课题组在制定本课题前期已多次开会研讨,并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证调查,基本形成了共识。我校领导极为重视这一课题研究,建立了以分管德育的校长助理为组长、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共青团学生会负责人、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研究班子,制定了较为完备而又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师资保证。

我校一向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拨款2万元用于本课题的研究,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经费保障。学校将对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外出培训学习及研究予以一定的时间保证和经济补助。并在各种考评奖励上对课题组成员予以政策倾斜。

本课题预计利用两年的时间研究完成,时间较充足,能够很好地保证课题研究深入。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引导下,在专家学者的具体指导下,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与实践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实验报告、论文的形式发表。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展示、录像、光盘等。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办公室:02552728815 教务处:02552728116 德育处:02552728113 总务处:02552728112 教科室:02552728115

Copyright © 2018 www.njljgz.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诚信大道188号  025-52728815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