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4/8 9:36:40 作者:27506 浏览量:2305次
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
解文玲
【背景介绍】
课代表来交作业的时候,顺便捎来班上一个同学给我的纸条,于是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老师,关于最近的语文课,我有些话想和您说,希望您不要生气。最近我们的语文课上一直都在上古诗词,《春江花月夜》《蝶恋花》等这些古诗词需要上这么多么?每次上课都觉得很沉闷,听着听着就想睡觉了。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这些东西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很多同学好像很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很难体会这种文绉绉的语言。您让我们对那些不可言传的意境和情感发表意见,我们也说不出,到最后还是您一讲到底,这样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或者说,即使想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那么也希望老师能灵活变换教学方式,不要让我们在古诗词面前,除了听您讲,自己能做的就是读啊背啊默写啊。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悲哀,有些委屈,也有些无奈。传统经典诗词不强调意象、手法分析,不背诵,那还怎么应对考试?我不讲,让他们讲又讲不出来,能发言的基本上又都停于表面,或者不着调。但学生的这一席话更是提醒我来思考:我的语文课是不是又走回假民主真专制的一言堂?我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停留在“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的层面?我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抛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变成传统教学中的死板教学?忽视了现代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下,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既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又不背离新课标对古诗词掌握的要求?
【教学过程】
针对这一问题,在接下来的诗词《醉花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依然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重心,以“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为教学原则,但设计了导学案,以导学案为学生自学的指导方案,让他们的自学有一定的研究方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学习探究,并由学生自己做评委,评出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我也重视传统教学中诵读的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反复强化的自我诵读自我感悟和听读,他人读诵、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解读词的意境,想景悟情,体味诗人在《醉花阴》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结果,我上了一节让我兴奋又让我沉思的一节语文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课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原本是想用郭沫若的对联导入的,但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融合,就要遵从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情况,由浅入深。所以我采用了由旧导新的方法导入课堂。无论何种形式,只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就好,毕竟,“适合学生学情特点的才是最好的”。
因为学生有导学案的预习指导,加上之前学习过李清照相关作品,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地位,争相发言。这样,课堂教学很快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性鉴赏的环节,由于古诗文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古诗文的理解性鉴赏,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又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让他们自由说,说不清楚说不出来的,我就越俎代庖地“一言堂”。根据古诗文的特点,我采用传统教学的诵读方法,通过诵读去直观感受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并明确了我们展开竞赛型、个性化诵读的规则。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要求学生以五人小组的形式讨论怎样诵读此词,全班分九组,并选出小组代表来朗读诗词,表现出他们的讨论结果。接到任务后,同学们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诵读,教室里书声朗朗,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5分钟后,进入小组代表展示其组内讨论结果的第一轮竞赛。果然,学生们的诵读形色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让展示的同学分别陈述自己诵读感受。一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同学们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是根据对该句诗意思的理解,有的说是根据作者的处境,有的说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的理解等,我并不置可否,我将各位同学的理由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同学提供的的这些阅读经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诵读诗歌。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范读。让他们在比较中评断出诵读优秀的小组,到这个环节结束时,同学们不仅读出了诗歌的句读,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诗歌情感体验,一举两得。(这个环节大概用时15分钟。)
诵读之后便是“我的疑问”环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堂课,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有同学提出“帘卷西风”中为何是“西风”,而不是“北风”,“北风”不是更显寒冷么?我让小组进行讨论思考,然后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讨论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的。“也许当时正好刮的是西风,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而不是‘鹅先知’一样。”“‘佳节又重阳’,重阳是秋天,西风烈,北风还没开始刮呢。”……因为不再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诗人为什么愁?”这样考题式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己经过阅读思考后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发言就相当比较热烈,而且有的也的确言之成理。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效问题,也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在课堂解决,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所以不是放任学生课堂“自由行”,传统教学里老师的讲解点拨成为必要的手段。而这时老师的“一言”就要求精准、精湛。故在学生发言时,老师要做有心人,掌握好课堂的航舵,敏锐地去鉴别,机智地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筛选、归类、引导,最高效率地完成重难点突破。
一切教学大体都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地进行着,但在课堂最后的迁移拓展环节中,意外还是发生了。我的教学设计安排的是将《醉花阴》和《声声慢》进行对比阅读,可刚进行到了这环节时,《我心永恒》的音乐就从隔壁班飘进了我的课堂,学生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了,这也让我有点懊恼,但如果当时我和学生“大动干戈”强行镇压的话,学生原本高涨的情绪肯定会被打击,从而对老师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得不偿失。我眉头一展,计上心来,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静静地欣赏完歌曲。
师问:“在欣赏完歌曲后,你对此有何感触?”
生:“想起了动人的画面,露丝和杰克在船头吹着海风的经典场景。”有同学甚至当堂模仿起那造型。
师追问:“那李清照和露丝的性格、遭遇有何异同?假如这两个人穿越会面了,她们会交流些什么?”
兴趣始于问题,问题解决得于兴趣,而课堂的最后,没有武断地去强制学生回到我原先预设的话题中,而是借力使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内容融合起来,因势利导地变换了教学资源,我的课堂最后在问题激烈的讨论中圆满地结束。回顾这堂课,源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带来的学习困难,在探求改变中遭遇了现代文化的意外来袭,但是我和学生都在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现代生活心理需求的碰撞中地尝试改变,极力融合。我践行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也不因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而抛弃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策略。尽可能立足于现代教学实际,探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需求的融合点;既让自己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分享给现代社会里的学生,又让学生畅快淋漓地学,乐学而有效。
【教学反思】
“满腹诗书”是古代文人的阅读追求,而现代社会里,我们的学生更愿意沉醉在快餐文化中,更愿意沉迷在流行歌曲里,而不愿意接触文学那华美厚重的篇章——古诗文。爱好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愿意讲,但学生却没有相对应的热情。古诗文的教与学都成了枯燥的代名词。通过这次尝试,我意识到:
1、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下的古诗文教学要想让学生投入热情,首先就必须要解决现代与古代的时空感,做好课前学习环境建设,改变提前预习的方式。忽略学生生活体验的预习规定或问题设置,无形地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没有老师事先布置的任务或设置的问题,学生的预习又缺乏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显得漫无边际,不知所得。导学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但导学案的设计要摆脱硬性布置的窠臼,就还是要从学生的审美体验出发,精简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学案的基础上,补充自学后的难点和困惑,给老师提意见,以便老师确定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这样老师不会失去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也不会杂乱无章,学生又不会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由也得到一定的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距离感减小,课堂教学自然“活”起来。
2、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下的古诗文教学,不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需求硬性捆绑,而是要对传统教学策略进行承袭创新,不能满足于对文本的深入钻研,不能满足于知识层面的教学成果达成,而要观察学情,进行情感投入,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真正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切实从学生需要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课堂亮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都还是离不开老师的主导的。特别是在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提的问题并不都是有质量的问题,学生的疑问开始往往只会停留在基础知识或文章表面,要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就尤为重要,但这个“教”区别于“填鸭”,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长期引导,通过具体问题的示范、引导训练,慢慢地提升问题的质量。这样的“教”不是量的减少,而是要精选精教,实现质的提高与飞跃,从而实现学的高效。
3、遵循现代课堂教学特质,抓住契机大胆放手,懂得张弛有度,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即便古诗文不容易懂,老师也必须遵循现代课堂教学特质,松开紧抓课堂的双手,给学生发散思维的自由空间,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但与此同时,这种个性化学习,往往会旁逸斜出,超出老师的课堂教学预设,更多地指向了课堂生成,再加上课堂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总有一些想不到的意外发生,打断老师预设的课堂教学。遵循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不是对课堂的动态生成放任自如,撒手不管,相反它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事无巨细,尽可能地揣摩学生心理,以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有心人,大胆放手的同时,也要张弛有度,控制好教学局面,灵活有度地处理突发事件。面对一些突发情况,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课堂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借力使力,因势利导地调整课堂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和谐。
上一篇:花开有时,有心等待
下一篇:乡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