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尝试初高中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18/5/24 7:40:25 作者:27506 浏览量:2481次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尝试初高中有效衔接
——临江高中举办古诗词教学研讨会
2018年5月24日(星期四)下午,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举行了古诗词教学的研讨会,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尝试进一步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教学研究。参会成员有南京市中语会部分理事、江宁区中语会会员、全区的高二语文老师,区各初中教研组长。研讨会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竹山中学潘森云老师和临江高中优秀青年姚红玲老师开课,二是临江高中校长戎仁堂主持评课研讨。
活动开始前,南京市教研员徐晓彬、秦淮区教研员王丽萍、南京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谢嗣极、竹山中学特级教师潘森云以及江宁区教研员周明龙等专家早早来到活动现场。
下午一点四十活动准时开始,潘森云老师展示了《行路难》一课。潘老师从学生对李白的印象入手,指导学生诵读文本。学生在了解李白的基础上,读准文本中的字音,用合理的节奏吟诵文本,初步走近了李白。接着潘老师以“你听我说”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学生借助注释,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理解了文本的内容,“读”和 “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再接着,潘老师要求学生诗意素描诗歌的三个重点句,学生把自己当作李白,以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诗歌情境。学生在对诗句的诵读涵咏中重点体会了李白寂寞、伤感、迷茫、彷徨、愤懑和怀才不遇等情感,从而理解李白的不为大家注意的另一面。潘老师还带着学生鉴赏了诗歌中的用典和警句,品味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美。最后,学生以传唱的形式把诗歌唱了出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具体而感性的认识。课后,潘老师推荐学生去读有关李白的书,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视野引向课堂以外的广阔天地。
第二节课,临江高中的姚红玲老师上《将进酒》一课。她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中国古代写酒的诗句。接着解题并指出李白在“将进酒”这个乐府旧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再接着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个别诵读,难能可贵的是姚老师也亲自尝试诵读,并且读出了李白的情绪和气势,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就这样,在诵读中,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体会了诗人的复杂情感的变化。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去理解这种情感的生发原因。姚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对文本重点句的解读,理解了李白的旷达,以及他建功立业的渴望。再引导学生从李白的身上,观照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诗酒人生。然后,姚老师带领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以及浪漫主义在本诗中的体现。最后全体起立,一起吟诵“君不见”几句,大家在诵读声中再次品味和鉴赏诗歌,课结束了,余音仍绕梁。
两节精彩的公开课结束后,临江高中校长戎仁堂主持了评课活动。先是两位开课老师陈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思考,潘老师带着研究的目的来上这节课的,以“狂人也寂寞”为切入点,另辟蹊径。潘老师讲究预设,更看重课堂的生成,追求个人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姚老师谈了自己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对主题的把握,以及对学习目标的确定。
接下来是各学校的教研组长评课。土桥中学、开发区中学的教研组长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知人论世,教师自己尝试诵读,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展开教与学,弘扬了古诗词的传统文化;在写作背景和风格,以及注重引导学生方面体现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南师附中分校的孙胜老师和江宁区高级中学的沈童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在语言的建构上非常成功,将诵读和鉴赏相结合,重视文化的传承,讲究诗意的审美和浪漫。
最后,是两位专家评课。谢嗣极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给人惊喜,让人沉醉。注重课堂导入,十分在意对学生的引导,潘老师带着研究问题的目的上课,上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徐晓彬老师认为:两节课的主题定的好,课上得精彩,评课老师看得准,评得巧。并提出:诗歌鉴赏要重视真知实解,要在文本上多下功夫。徐老师还指出:初高中的衔接应该是理念上的衔接,是教学方式上的衔接,是趣味上的衔接,更是教学重点的衔接。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们开课精彩,评课精当,专家们指导精心。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上一篇:示范活力课堂 展现临江风采
下一篇:我校又一“十三五”课题省级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