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临江高中普职融通课程基地建设特色材料
发布时间:2014/6/13 11:24:18 作者:AdminJN009 浏览量:13463次
临江高中普职融通课程基地建设特色材料
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秀丽的九龙湖畔。她是一所有着近六十年办学经验的学校,前身是南京市江宁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1996年升格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3年9月转评为江苏省二星级学校。2007年8月,根据江宁区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间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意见》,原南京市江宁中学整体搬迁至此,更名为“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08年1月晋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13年4月顺利通过省三星级复审。
我校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高中,共有46个班级,在籍学生2044名。专任教师20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56人,占专任教师的27.5%。专任教师中现有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74人。专任教师中84%教师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我校现有2名教师获得“斯霞奖”,市教育先进个人3人,市教学先进个人6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区级各类先进若干。
学校占地面积61690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8.2平方米,学校建筑总面积3422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5.6平方米,绿化总面积2490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为42%。学校拥有1个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6片、排球场和羽毛球场5片。餐厅面积为2340平方米,可容纳2440人同时就餐。学校拥有5个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仪器药品全部齐备,并按课程标准开齐全部实验。有信息技术室5个,通用技术室2个,音乐室和美术室各3个专用教室,心理辅导室1个。图书馆藏书总量80162册,生均图书39,1册,学生阅览室座位200个。学校整体布局合理:名人画像、文化走廊、花坛紫藤……处处体现出育人的环境氛围,为学生们营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特色优势
临江高级中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明确了“科学人文共同发展,文化体艺齐头并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质量兴校、队伍兴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践行了“求实、务实、踏实、扎实”的办学精神。我们形成了临江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1、探究课改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自2009年引进高效课堂以来,学校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探索课改实验,特别是“友善用脑”与“高效课堂”等相关理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改革。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009年4月,“全国友善用脑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活动——南方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共有来自市、区各校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教育部友善用脑总课题组组长李荐主任也亲临现场。2010年3月,《南京教育》汪朵主任到我校,对我校开展友善用脑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专访。2012年11月15-16日,全国“友善用脑”高峰论坛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友善用脑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展示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2013年8月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与山东昌乐二中进行合作办学,互派教师进行课改实验,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自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取得很大进展,文化成绩有所提高。
2、突出德育工作特色,加强“人格教育”。我校在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领域内做了积极有益地探索,形成了具有临江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高一年级,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注重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新生军训、入学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尽快地进行角色的转变,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高二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以“成长?感恩?责任?梦想”为主题的成人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担当,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高三年级,我们注重理想教育,让学生学会规划的未来,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行。学校团委还定期开展“临江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健康成长。
3、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科技特色。学校确定了“科学人文共发展 文化体艺齐头并进”的办学方向,在提升高考文化教学质量的同时,让有特长的同学走个性发展之路。学校在科普宣传、航模、科技小发明、作文竞赛、体育竞技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连续8年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连续13年获“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四星级集体”、“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一批科技教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科技先进个人”、“南京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一)项目基础:普通高中实施普职融通课程研究
1、政策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融合,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课程和师资向普通中学开放,开发中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指出: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同分享机制。要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2、实践基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校就实行过“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厂校挂钩、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同,办学经验在省内外得到推广。现在我校根据上述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校情,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与江宁区中等专业学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电子、化工、美术等四个专业的普职融通课程。
3、课程开发基础:2005年江苏省施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顺应课程发展,我校率先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并安排了两位专职教师进行实验教学。通用技术课程是致力于提高学生技术素养,注重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科,为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投资建设四间通用技术实践室,并结合学生特色发展,将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与学校科技教育相融合,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省、市、区享有一定的地位。现学校通用技术专职教师4人,兼职2人,多次承担了市、区教学研讨活动,项目教学实验目前在市、区范围起到一定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在通用技术学科各种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次、省一等奖1次、市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
(二)目标内容
学校从实际出发,决定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与江宁区中等专业学校相比邻的地理优势,依托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培养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1、学生层面:普职融通课程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追求,以动手实践平台为基础,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职融通课程是对现有教学课堂进行延伸、升华和互补,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部分同学参加省级对口单招进入高校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学校层面:开展“普职融通”工作,是我校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现在学校分门别类地设计与开发“普职融通”特色学校的课程内容,分别是计算机、电子、化工、美术等四个专业,今后还准备开设汽车、市场营销基础、旅游等专业,整体规划“普职互通融合”的课程教学,形成具有南京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案,将普通高中学科教学与职业学校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课程基地建设不但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
3、社会层面:开展“普职融通”工作,是向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为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普职融通” 教育是按照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结构质量要求,办社会需要、人民满意、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学生通过普职融通教育学会如何学习知识,而不是简单积累知识,学会适应新的生产需求,而不是简单学会某种技能。
(二)项目创意之处及效能分析
(一)项目创意之处:
临江高级中学站在时代的前沿,秉持“实”的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让所有学生成才”为目标,深刻思考一个伟大的命题:学校如何为学生找到适合的教育?即是:走多元化办学道路,开展普职融通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高中阶段的教育作为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既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生源,又要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的人才,但目前普教偏重对“升学率”负责,职业教育因社会偏见被当做“二流”的教育。当前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奇怪现象,这就很好地说明职教与普教之间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渗透与沟通,研究建立“普职互通融合”的教育“立交桥”,为高中阶段各类学生成人、成才提供更多的渠道。
(二)效能分析
探索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资源的融合整合,尝试构建普职融通的特色教育体系,发挥普通高中文化教育资源和管理机制的优势,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和实训场所优势,为普通高中阶段处于中低层次的学生的求学拓宽渠道。
(三)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项目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该项目由学校王安东校长主持,聘请江宁区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教师指导,教务处、年级部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为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创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组 长:王安东
副组长:王劲松、纪世龙、吴明亮
组 员:尚宗发、王德平、罗鹏、包学成、各学科课任教师
坚强有力的组织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充分发挥领导的指挥作用和组织协调能力,将普职互通融合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下去,具体表现在:
第一,计划管理转换为计划服务。在计划服务中,领导小组把计划具体化,任务明确,步骤清晰。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迅速地在普职互通融合课程实施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自己所应承担的任务。
第二,协调管理转变为协调服务。在协调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的服务功能:即落实好具体任务,分解具体工作,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使办学模式改革不流于形式,让普职融通多元化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第三,做好服务的进一步的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每学期开学初与江宁中专校协调教师分配、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工作,期末两校联合针对普职融通班检测,并做好总结、交流工作。
第四,加强普职融通办学实验的指导工作。加强两校之间的练习与沟通,并定期安排
两校间教学研讨活动,对于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整体调控、协助解决。
第五,切实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在经费、政策和社会力量等方面为办学改革保驾护航。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投入专项研究经费,保障调查实践、资料采集、会议研讨等。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普职融通办学改革中出现的典型学科、典型个案进行适时的表彰和奖励。
第七,切实做好评价工作。做到质量监控,过程指导,反馈调节。
社会支持:
研究建立“普职融通”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高中阶段各类学生成材拓宽渠道,丰富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得到了南京市教育局中教处、职社处和江宁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时序进度:
1.2013年7月,与南京市江宁区中等专业学校商讨普职融通联合办学事宜;
2.2013年8月,召开2012级学生家长会布置普职融通专业选择事宜,学生完成专业选择事宜;
3.2013年9月,普职融通班正常开学,投入实验教学阶段;
4. 2013年9月-12月,组织本校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同时与江宁中专校分专业开展对口教研活动;
5. 2014年2月,普职融通专业课程开设全部专业课程;
6. 2014年5月,普职融通班进入技能训练初期阶段;
7. 2014年7月-2015年3月,普职融通班技能训练进入常态化阶段,并于2015年3月底参加江苏省组织的专业技能考试;
8. 2014年7月,与南京市江宁区中等专业学校商讨2013级普职融通班开班事宜;
9. 2014年8月,召开2013级学生家长会,完成普职融通班专业选项事宜;
10. 2014年9月-2015年1月
(1)2012级普职融通班进入复习阶段,并参加省、市模拟考试;
(2)2013级普职融通班投入正常教学运行状态;
11. 2015年2月-2015年4月:
(1)2012级普职融通班技能训练进入模拟阶段,并于3月中旬参加省技能考试;
(2)4月20日左右,2012级普职融通班参加江苏省组织的对口单招统一考试。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