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5/1/19 15:35:52 作者:徐芳 浏览量:1341次
一、理解与思考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的特征。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探入探究的问题。为此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扎实而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的实施,建立多元开放的校本研修机制,行动研究,聚焦课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方式,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校本研修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形成研修主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聚焦课堂。
二、行动与探索
校本教修作为一种研究,体现这样基本的流程: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四环节的循环往复。以此为基础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 正视形成问题研修主题
研究必须从问题开始。根据行为现象,发现并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然后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把自下而上形成的问题和自上而下形成的问题,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校本研修的主要研究课题。因此,我们展开了以知识点教学、以问题设计、以信息技术课堂整合、以教学情景设计、以学生学习过程、以课堂突发事件处理、以课堂上师生互动为主题进行分析,形成研修专题内容,通过听课、观课和研讨交流,发现学校原有教育中的问题;而后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接着确定研究的方向,并且拟订研究计划。通过专家和教师平等对话以及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理出一个研究的线索,或者逐步概括出一个主题来。
(二) 主题式协作形成团队
1.研修小组形成的原则
1) 主题研究的原则。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形成研究主题,采取主题式组合的形式,以研修主题凝聚起相关教师,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进行主题式研讨。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校本研究的阵地。同时,围绕研修主题,打破学科界限,使不同学科间的教师走到一起,加强合作,深入研究。
2) 自愿组合的原则。教师间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自愿组合,相互切磋,加强合作,共同分享。可在学科组内,也可跨越学科、年级的界限,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在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合作无处不在。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各抒已见。以上三个主题凝聚起教师,大家在共同关注的主题下,进行教学实践的观察、思考、研讨、获得教学智慧,然后共同分享。通过自主、开放、宽松的研修氛围中形成研究型群体,教师在研修活动中,自我融入群体,提升教育的境界,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趋向。
3) 团队协作的原则,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2.主题式研修小组的形成
3.团队成员同担职责
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学科带头人或专业研究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在教学研究中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行为、专业引领人员的专业引领行为。在研修的团队中,开发了学校的教研网络,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
反思是教师以自已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已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同伴互助行为就是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已,主动地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式”的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专业引领行为就是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介入,研修、探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都一定要以相关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在专家以及专业引领人员的引领下展开。对研修的结果进行不断总结、反思、交流、推广的过程。
下一篇:七步校本教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