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校本教研模式
发布时间:2015/1/19 15:40:29 作者:徐芳 浏览量:1338次
1.研。“研”就是集体研课、磨课的过程。学校根据各教研组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为其设定不同的研究主题,并在学期初把安排好的各教研组的研究专题安排表印发到各教研组。主持活动的教研组先在组内进行集体研课,然后,教研组所有成员进行个性备课。在个性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共同体的形式同伴互助、相互交流,重点结合教研组研究的课题进行交流研讨,对每位教师所备的课进行研究,综合众家之长,达成共识,形成初案。最后,教研组指定一名教师对研讨出来的教学方案进行试讲。教研组其他成员听课,并针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研讨,对初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2.讲。“讲”就是对集体研课的成果进行展示。学校采用教师抽签的方式确定作课教师,然后进行展示,并组织本学科所有老师听课。
3.思。“思”即反思。这个环节分三步实施。第一,作课后教研组长向听课教师介绍该组集体研课情况,要求是:(1)介绍本组的学习内容。(2)介绍本组研究的课题内容及研究特色。(3)介绍本次活动重点要突破的问题。(4)结合课程标准介绍本组对教材的把握情况。(5)研课的过程中设计有哪些方案,本节课采用了哪些方案,为什么?(6)最终的方案是如何形成的。第二,教研组成员对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并作进一步改进与调整。第三,作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4.诊。“诊”即对集体研课和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听课教师根据组长对集体研课过程的汇报,结合课标对教学目标的定位、集体研课的环节、集体研课的过程、研课成果展示情况、作课教师课堂教学把握情况等进行同伴互动式诊断。
5.学。“学”在此模式中指的是学习课程标准。为了让老师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各年级事先学习本年级有关这个专题知识领域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然后由各教研组长在研讨会上汇报,最后将本领域的知识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分析,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明确每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以及知识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引。“引”就是专业引领。根据研究的专题,学校指定在本专题研究中有一定成绩的各级骨干教师作专题发言。专业引领的要求是:(1)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部分内容是如何把握的,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2)自己是如何学习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的。(3)自己对这个专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情况。(4)形成有特色的发言稿。
7.提。“提”即提升。在前六个步骤完成后,教师在理论认知上均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进而形成实用而高效的课题研究方法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特点
“研、讲、思、诊、学、引、提”七步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具备以下特点。
1.高效性。“研、讲、思、诊、学、引、提”七步教研模式,打破了以往研讨活动就课论课的局限。利用跳出课堂来研究课堂的方式进行专题研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法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率。
2.实用性。该模式在磨课研课、作课、课堂诊断、探讨的过程中,借助教研共同体的力量,解决实际教学中及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凸显了此模式的实用性。
3.开放性。该教研活动模式开放性的特点尤为显著,参与面较广。全体学科教师介入活动之中去思考、去拓展,对教学中某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且形成共识,进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产生更科学的教学行为。
七步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研意识提高了。因为教研专题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培养了教研即科研、科研即教研的研究意识,使教研逐步走向日常化。再者以抽签这种小游戏的形式决定作课教师,不仅使教研活动多了一份趣味性,也能够引起每一位教师对研课、磨课的足够重视。这种方式给每位教师均等的展示机会,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使每个教研组都有一种浓浓的、轻松的研究氛围,。
2.自觉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单单是研究一节课,而是要站在课标的高度研究一个专题。研讨过程中的互动式诊断也从对一节课的诊断变为对专题研讨和专题研讨阶段性成果的诊断,最后综合研讨成果和集体互动式诊断、评价,提升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3.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了。通过这种常规的活动使教师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思考,对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比如,四年级教研组围绕解决问题教学进行研究,在网上建了一个主题帖,为更多的老师、孩子和家长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建立了一个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共同体。
上一篇:“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谈校本研修的十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