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经纬>>文章内容
[有效教学]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数学组关于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讨论稿)

发布时间:2007/11/26 0:05:08 作者:无 浏览量:1189次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数学组

关于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讨论稿)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并促使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必须在“教学五认真”的基础上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出要求:

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结构体系、内容要求、科学知识、情感价值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的思考、选择与确定。备课是否有效的标志是:能否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备课应该是:备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源的综合。有效备课必须要多一些钻研,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挖掘,多一些讨论,多一些创新,并形成完整的教案。即:教学前的预案(预设)—教学中的第二次创作(生成)—教学后的反思(总结提高),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备深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要求及课程内容的外在体现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吃透教材。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质疑教材,超越教材;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意义建构;吃透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瞻前顾后,沟通联系。

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抓准各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或经验积累,加工重组教材;注重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现实生活拓展延伸。

2、备透学生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学生情况具有客观存在性、复杂多样性和灵活多变性,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既要针对学生情况备课,又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尊重学生。为学生需要和发展,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注重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了解学生。要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

3、备好教法和学法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生以合理有效的学法。

活用教法。重视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领悟、自主体验、自主创造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当然我们也应重视教师有效的问题预设。组合应用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等。

讲求情感。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要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志领域。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其见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

4、备资源

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备课时要做好不同教学资源(多媒体、实验、模型、图表等)的整合。特别要着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手段的契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

二、有效上课

上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有效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以期共同发展。

有效教学的特征是学生的高参与(过程生成)、 高认知(认知建构)、高情意(审美体验),最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的优化与发展。 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促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

明确组织教学应以“促学生发展”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使教学立足于学生,适合于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而使教学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2、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教师在研究有关资料(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的基础上,目标要层级化、任务化和问题化。目标的层级化、任务化和问题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3、教学流程科学合理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合理、适时地呈现、提问、反诘、设疑、质疑、释疑、存疑、提炼、总结。要根据内容、课型、学生等方面的情况,努力做到高视点、低起点,厚背景、宽底面、小坡度、密台阶、多反复、严要求。要善于“留白”,杜绝讲练错位。

4、彰显教师的主导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导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反思上。课堂上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5、注重课堂的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一些外显的动作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更要设法引导、调动学生有价值、高水平的思维、情感的参与。要善于激发、维持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促使外部实践活动向内在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转化,提升课堂内在的思维品质和情感体验。没有师生深度的思维情感参与,就不会有深层次的“生成”,有深度、高水平的思维情感参与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高效课堂。

三、有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不同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努力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1、分层精选

要精心挑选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既要有巩固性练习,又要有发展性练习。

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注意习题的层次、数量和质量,力求精当,使每个同学通过这些习题都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2、认真批改

凡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反馈,有讲评,有订正。对布置的书面作业,必须认真及时批改,对作业情况给予恰当地评点,提倡作业面批,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评讲。对口头作业,必须及时检查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作业批改中,若发现雷同现象,应及时了解情况,杜绝作业抄袭现象。

四、有效考核

定期的学科考核是了解教学情况的有效途径,通过有针对性的考试、考查能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各科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随堂练习、提问、作业、实验等形式进行考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要重视平时成绩的记录。学校根据教学情况分阶段组织月考、期考,对阶段性教学举行全面考查、分析、总结。

1、有效命题

出一份适合学生的好试卷,是有效考试的关键所在。命题者要按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试卷,杜绝出偏题怪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比例大致为7:2:1,力求做到:客观题的正确率控制在80%左右,主观题得分率不低于60%,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及格率分别控制在80%、75%、70%以上,年级优秀率控制在15%、10%、10%左右,年级均分控制在75%、70%、70%左右,确保试卷的效度和考试的信度。

2、细化分析

各任课老师对所任教班级的客观题、主观题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交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则完成对全年级本学科考试的各项数据统计,交教务工作室。每次考试后教务工作室都要对结果进行跟踪分析统计到每个班级和每个任课教师,对问题较严重的要帮助总结反思。每次考试后,任课老师都应认真地对试卷进行分析评讲,学生要总结订正,拾遗补漏。

五、有效进行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是正常教学的延伸。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各科教师都要既管好课内,又要管好课外,使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任课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1、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做好笔记、用好笔记。

2.分层辅导提优补差

辅导答疑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实行因材施教的必需环节。教师要通过辅导答疑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意见、要求,以便改进课堂教学。辅导时要求做到认真、热情、耐心,注意启发诱导,开拓思路,并应重点抓若干优秀学生的提优指导和学习困难学生的补差帮扶工作。

                                         临江高级中学数学组

                2007年10月7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办公室:02552728815 教务处:02552728116 德育处:02552728113 总务处:02552728112 教科室:02552728115

Copyright © 2018 www.njljgz.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诚信大道188号  025-52728815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