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发布时间:2016/1/5 10:46:54 作者:尚宗发 浏览量:11500次
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谢巧兵
一、教学目的
1. 认识到同学间良好的人际互动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愉悦的体验。
2. 多数学生在交往中存在害羞心理,他们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交往中的被动者,从而使他们失去许多社会交往和比较的机会,失去他人鼓励以及自我进取的动力。通过活动、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掌握在人际中主动表达、主动交谈以及深入交往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分析身边同学人缘好的原因,概括并掌握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启动话题。
2.能力目标:参与活动、讨论,在课堂创设的情景中主动与同学交谈、分享,能将主动
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到生活中。
3.情感目标:领会主动交往的好处与重要性,乐于交往,在人际交往中主动、热情、积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主动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难点
主动交往的方法与技巧的有效运用。
五、 教学形式
1.活动法
2.讨论法
3.演示法
六、教学时间
40分钟
七、教学班级
高一(1)班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课前播放歌曲《越长大越孤单》。http://www.iqiyi.com/common/flashplayer/20141016/SharePlayer_4_1_8_1_c3_2_1_6_ad222.swf?vid=31eefcafa28247cb9d4bbf9940f3d793&pageURL=yinyue/20120910/30797c57cc8d583d.swf&albumId=224906&tvId=270139&isPurchase=0&cnId=5&share_sTime=0&share_eTime=220&source=school.psychologist.org.cn
2.将教室的课桌摆设成课堂所需的分小组形式。
(二)导入新课:(2分钟)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人际困扰或大或小,或轻或重,几乎是如影随形伴随着我们的青春。在某些时刻我们真会有像歌曲里所唱的一样感受:越长大,越孤单。尤其是我们高一的同学,刚刚经历初中毕业,旧时朋友,各分东西,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圈、结交新朋友便成为我们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友情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自己的付出。其实很多同学并非拒绝交往,而是愿意与人交流,但却不敢表达,不懂表达;想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友好却不知从何入手;内心的热情与友善不为人知,渴望友谊却又害怕被拒绝……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懂得怎么去主动与人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将通过活动、讨论,分享,一起来学习如何在新环境中主动交往,结交新朋友,收获新情谊。
(三)如何做到主动交往(共28分钟)
1.主动表达,先发制人(9分钟)
【活动一:结伴同行】
(1)游戏规则:
① 请一些同学上来,排队站好。根据老师的口令原地踏步。老师喊“N人同行”时,所有同学3秒内自动组成N人小组。不能组成小组的同学为活动中的落后者,需要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亲身感受(N是由老师说的数字)。
② 在1分钟时间内,每位同学要在这些同学中找出至少一位跟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伴。看谁在这个活动中找到的同伴最多。座位上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
(2)活动分享:
① 你是否完成了老师的要求?有何经验?或者有何教训?
② 在活动中,你找到跟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多吗?感受如何?
③ 你们的共同兴趣是由谁发现的?面对对方的主动行为,你的感受如何?
(3)教师点评:
① 很明显,在游戏中能够轻松自如地与人交谈的同学,不仅任务完成得更好,本身也获得更多的快乐。良好的人际互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愉快的体验。
② 有些同学不敢主动与人交谈,尤其是在大家都比较陌生的时候,会感觉很尴尬。其实,处于一个彼此间比较陌生的场合中,很多人都期待某个人来打破沉默。这个情景下,主动开口的同学客观上缓解了别人的焦虑,在交往中就能先发制人,获得别人更多的好感。谁先自信主动地开了口,谁就在交往中占得先机,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交往,可以被接近”的立场。
③ 在各种表达友好的方法中,微笑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的一种技巧。
(4)交往小贴士:只要主动搭讪就能赢得感激。
(5)深入引导:
除了不好意思主动说话打破沉默以外,我们往往还有一个困扰,就是不知道跟对方说什么。平时跟好朋友在一起时,我们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好像不存在没话说的情况,即使有时候彼此都不开口也不会觉得尴尬。可是,对于还不熟悉的同学,我们又如何主动开始交谈呢?
2.主动交谈,启动话题(8分钟)
【活动二:蓦然回首】
(1)活动规则:
回想你在这个班级里认识的第一个人,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想想你们是如何认识的?你们的第一次交谈又是如何开始的?谈什么内容?大家先在组内交流,然后请一些同学来跟我们分享。
(2)活动分享:
(3)教师点评:
① 同学中最经常用到的启动话题有:借笔、询问对方基本信息(姓名,毕业学校,联系方等)、在班级活动自然而然有话说、邀约一起活动、其他(不打不相识等)。
② 有哪些话题适合我们跟陌生人开始第一次对话?根据心理学家的整理,以下话题是最方便获得的:天气、学习与功课、新闻、最新的影视剧、最近的球赛、共同认识的人、兴趣爱好、眼前的事物。
③ 注意:人人都有感兴趣的话题。随着话题的深入,能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如果双方都有共同的背景,例如有共同的爱好或者来自共同的学校,自然就会投机,谈话也会变得滔滔不绝。
(4)交往小贴士:启动话题时,自然大方以双方眼前的事物为切入点即可,无需刻意。
(5)深入引导:
相互认识,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但“彼此认识”并非我们的最终目的,找到有共同话题,能分享美好事物,甚至能互相理解互相鼓励的朋友才是我们更加希望得到的友情。在彼此认识以后,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的主动交往,促进友情呢?
3.交往深入,拉近距离(9分钟)
【活动三:他山之石】
(1)活动规则:
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人又说了,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理由。我们通过别人的成功经验来学习如何进一步与人交往。我们来推荐班里公认的擅长与别人交谈、人缘好的同学,以他为案例,说说他为何能跟那么多同学谈得来。
(2)活动分享:
① 当事人谈自己的经验。
② 班级里的同学谈该生的表现:我们为何喜欢跟他聊?
③ 我们能从这名同学身上学习到与人深入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吗?
(3)教师点评:
深入交往,拉近彼此距离方法有
① 主动问候,表达关爱
见面时的问候,除了说一声嗨,聊聊天气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内容。比如看到对方神采奕奕,问“有什么好事啊”或者说“气色不错,很好看”,看到对方精神不佳,问他有什么烦心事是否需要帮忙,这也都是问候。主动把自己对对方的关心传递给对方,其实就是表达“我喜欢你”,而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同样的道理,主动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先给予,先付出,先表达。我愿意主动先对你微笑,打招呼,我愿意帮助人,而不是等你有恩于我时才回报你;我愿意先表达我的友善、真诚与热情,而非被动地等你来跟我交朋友……
② 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认真倾听的要点在于:满足对方的说话欲望,不要打断他。想想你在KTV被切歌的感受就明白了。
积极回应:“哦 ,嗯,这样啊”表明自己在听;“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太可怕了!”“太好了!”“真的啊?”表明你对他的话题有兴趣。“然后呢?”“接着是什么回事?”“后来事情怎么样了?”这种回应可以将话题继续,不至于冷场,还可以扩展双方谈话的深度。
③ 展示自我,寻找共鸣
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特点,以让别人能更好地了解你。展示自我尽量以跟对方相同之处作为出发点,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进一步交流。
(4)交往小贴士:“我接触你越多,就越喜欢你”。
(5)深入引导:
根据人际交往的互惠原则,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喜欢我?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
4.不断学习,提升自我(2分钟)
要拥有良好、稳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内在,包括品行、学识、修养、能力等。因此,我们还要主动多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价值,使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交往的人。就如这一段话所讲的一样: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蔡康永”。
(四)课内拓展练习(7分钟)
【活动四:闪亮的你,闪亮的我】
1.活动规则:
分小组交谈,利用我们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跟同组的同学进行一次交谈。找出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最突出的闪光点。比如:xxx写字最好看;xxx打篮球最好;xxx学习最认真;xxx写作最好;xxx擅长下象棋;xxx演讲最好……
2.活动分享:在本次活动中你体验怎么样?情绪如何?
3.教师小结:
这是一次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的模拟练习,通过练习我们发现,主动跟人交谈,向别人袒露自我,并非一件很艰难或者恐怖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勇敢、主动开口,找到合适的话题,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不同交往程度的朋友。
(五)课堂总结(2分钟)
有缘相聚,开始一段共同的人生旅途,这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缘分。相互认识其实很容易,伸出手去道一声你好,就是一段友情的开始。多年以后,我们回想这些年在高中的时光,肯定离不开与班里同学交往的点点滴滴。希望我们现在就能主动交往,能从中收获稳定、长久,难忘的友情,能够在学校里面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六)课外拓展练习(1分钟)
请同学们在一周之内,主动与三位之前不曾交谈过的同学进行一个交谈。并将交谈的过程与体会记下来。(包括:在什么情况下与之交谈?交谈的过程你是否愉快?为什么?从中你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
上一篇:职业兴趣自我探索
下一篇:我校心育中心迎接两项评估